(一)今年經濟社會主要預期目標的深刻內涵。與往年不同,今年沒有設定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具體量化指標,而是提出“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這是今年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目標。
《報告》把“穩就業保民生”放在了突出位置。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每個家庭來講,有了就業才有收入,家庭生活和個人發展才有保障。對一個國家來講,就業不僅直接創造創富,比較充分的就業還能普遍增加居民收入,從而拉動消費,促進經濟良性循環,有效支撐經濟增長。特別是在今年的形勢下,就業壓力很大,穩住就業更顯得突出而緊迫。這不僅僅是民生問題、經濟問題,還是社會和諧穩定問題。我國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受疫情沖擊、復工復產延遲、外貿訂單減少等因素影響,今年困難群眾的范圍可能會擴大、困難程度會加深。這種情況下,必須做好社會保障、臨時救助等工作,兜好兜牢民生底線。這既是人民至上的內在要求,也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當前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時刻,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拿出沖上山頭的拼搏勁頭,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二)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具體目標。《報告》在就業、民生、脫貧攻堅、居民收入、物價、國際收支、生態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目標。主要是:
做好穩就業工作,最重要的是保住1億多市場主體,從而保住現有就業崗位,這是就業的基本盤。關鍵是把減免企業稅收和社保費,通過降低自然壟斷行業收費價格來減少企業電力、電信、物流成本,支持金融機構通過低利率貸款等讓利于企業,對貸款實行延期還本付息以緩解企業資金鏈緊張等助企紓困政策落到實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脫貧攻堅方面的目標。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報告》明確提出,今年要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截至去年底,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551萬貧困人口未脫貧。從量上來講,今年減貧人口數要遠低于近年來每年1000多萬的規模,但剩余的大多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此外,受疫情影響,一些貧困邊緣戶和已經脫貧的可能致貧返貧。因此,今年脫貧工作難度依然不小,必須繼續“攻城拔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物價方面的預期目標。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一直穩定在合理水平,連續8年漲幅低于3%。今年這一指標調高到3.5%左右,綜合考慮了翹尾因素、新漲價因素、市場供需關系等。做好今年的穩定物價工作,很重要的是落實“六保”中的保糧食能源安全。我國糧食供給總體是安全的,糧食儲備可供全國消費1年以上,今年夏糧也有望豐收。但要看到,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下,一些國家糧食播種和田間管理受到影響,還有一些國家對糧食出口進行管制,全球糧食安全的風險加大,我們必須對此有所考慮和籌謀。還要繼續抓好恢復生豬生產的各項工作。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原油市場大幅波動,應繼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趨利避害,保障我國的石油供應安全。
——生態環境方面的預期目標。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綠色財富,是民生福祉,還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報告》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上述目標,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堅定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成效。
|